交通运输部制定了《关于推进"四好农村路"建设的意见》,在全国组织开展以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农村公路为主要内容的"四好农村路"建设。制定了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》,提出到2020年100%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"通硬化路、通客车"的目标。2015年和2016年,交通运输部分别向全社会公布了交通运输更加贴近民生的10件实事和13件实事",共有10件实事与农村公路有关。
在中央车购税资金大幅减收的情况下,我部把推进"四好农村路"建设与稳增长、惠民生结合起来,2014和2015两年安排车购税投资1576亿元,超过"十二五"前三年的总和,其中用于扶贫攻坚资金达1060亿元,占全国总规模的67.3%,用于安全隐患路段和危桥治理的资金达136亿元。同时,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"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"目标。"十二五"期间,中央投资农村公路超过3200亿元,带动全社会总投资约1.3万亿元,比"十一五"增长约40%,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0万公里。截止2015年底,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398万公里。新增5000多个建制村通公路,近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了硬化路,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9.99%和99.87%,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98.62%和94.45%,列养率达到97.3%,优良路比例达到61%。
根据当前农村公路所面临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本次督导在内容上进行创新,旨在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。有以下特点:一是突出"四好"同步。为切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"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"的重要批示,在"四好农村路"建设任务和目标基础上,从量化评价"四好"的角度,进一步提炼出客观和可操作的指标,对各地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。二是突出中央政策落实。重点围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农村公路发展任务,部党组确定的涉及农村公路的更贴近民生实事,按照任务分解、目标到位、狠抓落实的工作推进逻辑,对各项任务进行督导。如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、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、通班车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危桥改造工程等"硬任务"。同时,还将中央要求的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逐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、"三同时"制度、美丽乡村建设、路产路权保护等政策纳入督查范围,引导各地按规定完善政策,落实任务。三是突出省级支持政策。农村公路主体责任在县级人民政府,但事权与财力不匹配是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的主要矛盾。为此,按部相关要求,督导将省级层面应当完善的政策作为主要内容,以将农村公路发展由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。包括健全法规体系,制定促进农村公路法制化进程。推动责任落实,完善资金、机构、人员等保障性政策。推动"四好农村路"建设,建立相关配套激励政策等。四是突出示范县的引领作用。示范县是"四好农村路"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,也是充分调动县级人民政府积极性,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。为使示范县切实发挥"以点带面"作用,督导活动将创建示范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,要求完善相关激励政策,并由各地将示范县作为推荐督导单位,旨在交流"好中选好、优中选优"的典型经验,将"经验突出、可推广、可复制"的经验向全国介绍,充分发挥示范县的引领作用。